沉痛悼念!中国继电保护学科奠基人之一、顾毓琇电机工程奖获得者葛耀中教授仙逝

日期:2025-07-23 阅读:447
核心提示:我国著名电气工程科学家、中国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领域泰斗级专家,中国继电保护学科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葛耀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22日逝世,享年96岁。

 我国著名电气工程科学家、中国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领域泰斗级专家,中国继电保护学科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葛耀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22日逝世,享年96岁。

葛耀中,男,1929年9月生,辽宁铁岭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常务理事,国际大电网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

1951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3年至1955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起,先后在西安动力学院、交通大学任教;1958年至1962年,分别在莫斯科动力学院、里加工业大学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62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副教授;1984年起,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授;2019年,获“顾毓琇电机工程奖”;2020年6月,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2021年6月,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葛耀中教授是著名的电气工程科学家、中国继电保护领域研究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62年,葛耀中教授对各种通道的继电保护基本理论、实现方法及保护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1978年,在《继电器》杂志上连载发表系列论文,率先将微机保护技术引入国内,详细阐述微机保护的优势与发展趋势,推动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随后又开展自适应继电保护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促进了微机保护智能化。1984年,提出永久性故障判别的概念,开辟了自适应重合闸研究领域。他系统地研究了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并提出了反应正序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倡导并推进行波故障定位与保护的研究工作。出版了《高压输电线路高频保护》、《新型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的原理与技术》、《超高压输电线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合著)等著作。1984年,BXG-1型相差高频保护装置获国家教委优秀成果奖;1992年,《超高压输电线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3年,电缆故障测距仪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5年,项目成果“利用故障分量继电保护的理论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研究成果“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研究成果“基于行波原理的电力线路在线故障测距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研究成果“基于故障暂态行波的输配电线路保护技术”获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

葛耀中教授一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为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指导的学生中大部分已成为我国继电保护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骨干,包括大学教授、IEEE Fellow若干,例如张保会教授、 董新洲教授、索南加乐教授、徐丙垠教授等。葛耀中教授致力于推动中国继电保护事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组织建设工作,曾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国际大电网会议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愿老先生在天堂安好

愿逝者家人节哀顺变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