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李斌:首款自研的5nm智驾芯片向全行业开放!

日期:2025-07-10 阅读:573
核心提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6日的直播时表示,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将对全行业开放,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7月7日消息,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6日的直播时表示,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将对全行业开放,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并有助于降低成本。

从技术参数来看,神玑NX9031采用车规级5nm工艺,集成超过500亿颗晶体管,单芯片算力达1016TOPS。蔚来创始人李斌多次强调“一颗神玑顶四颗英伟达Orin-X”,这意味着其性能接近英伟达尚未量产的Thor-X旗舰芯片水平。实际测试显示,该芯片在暗光环境成像质量、ISP(图像信号处理)性能等方面优于同类产品,支持最高ASIL-D功能安全等级,功耗水平也处于行业领先。

值得关注的是,神玑NX9031的研发过程充满波折。2021年立项时,蔚来选择了一条完全自主的技术路线,NPU、ISP、SOC等核心模块均由团队自研。2023年遭遇重大挑战:某关键合作伙伴突然终止中国区业务,导致芯片前端设计面临中断风险。研发团队最终在9个月内重建能力,反而使整体进度提前四个月完成。这种“背水一战”的经历,让业内对蔚来的芯片研发能力有了新的认知。

市场层面,这颗芯片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摆脱对英伟达等供应商的依赖,直接降低单车成本。数据显示,神玑芯片相较四颗Orin-X方案预计可为每辆车节省约1万元成本。其二是构建技术壁垒,蔚来通过自研芯片实现了对智能驾驶软硬件的深度协同优化,例如ET9已实现“一颗主计算芯片+一颗实时热备份”的航空级冗余设计,确保极端情况下的毫秒级切换能力。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有行业分析指出,尽管神玑NX9031宣称性能对标英伟达Thor,但后者尚未正式上市,实际对比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芯片研发的巨额投入引发讨论——李斌本人曾表示“一颗芯片的研发经费相当于建设1000座换电站”,这对尚未盈利的蔚来而言无疑加重了资金压力。从财报数据看,2021-2024年蔚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亏损持续扩大,这种“豪赌”模式能否持续仍待观察。

在产品应用层面,蔚来正在加速释放芯片潜力。7月初,适配神玑芯片的“世界模型NWM”开始向ET9、新款ES6/EC6等车型推送,标志着该芯片从硬件到算法的全链路验证完成。用户实测反馈显示,搭载神玑芯片的车型在360°环视影像拼接精度、守卫模式能耗控制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低光照环境下的图像处理能力接近人眼感知水平。

业界普遍认为,神玑芯片的突破性不在于单纯参数领先,而在于首次实现“中国车企定义智能驾驶芯片标准”。以往车规级高端芯片的指标设定多由英伟达、高通等厂商主导,蔚来则基于自身对智能驾驶场景的理解,将大模型支持能力、10年技术迭代冗余、全场景图像处理等需求融入芯片架构。这种从应用端反推芯片设计的思路,或许能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开辟新路径。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目前神玑芯片尚未经过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考验,其宣称的“10年技术支撑能力”需要时间验证。在英伟达、地平线等厂商持续发力的背景下,蔚来能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将直接影响这场“芯片赌局”的最终结局。不过从ET9开启交付的市场反响来看,这颗中国“智”造的智能驾驶芯片,至少为行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来源:蔚来汽车、IT之家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