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明: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半导体控温芯片自主可控

日期:2023-08-24 阅读:578
核心提示:原标题:孙东明: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半导体控温芯片自主可控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开栏语良好学风作风是科研成果扎根生

 原标题:孙东明: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半导体控温芯片自主可控

开栏语

良好学风作风是科研成果扎根生长不可或缺的土壤,厚植学风作风基础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保障。在沈阳新时代科技创新征程中,学风作风扎实、严谨的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传承有序、生生不息,他们始终坚持创新实干、奋发进取、勇攀高峰,践行着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即日起,沈阳日报开设“弘扬科学家精神 助力高水平创新”专栏,持续宣传展示学风作风良好、科技成果丰硕的优秀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呈现他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熟悉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研究员、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冷芯)联合创始人孙东明的人都知道,他深深地热爱着科研事业,科研攻关严谨认真,在高性能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领域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层出不穷。近日,孙东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科研人员的永恒追求。我们已在半导体控温芯片‘卡脖子’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希望能再接再厉,创新不止步,引领半导体控温芯片产业的发展。”

为报效祖国 海外深造

2006年,孙东明走完在吉林大学的9年学习路,获得博士学位。受到大学导师影响,他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到国外继续深造,取到半导体器件研究的“真经”。随后的6年,孙东明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成为半导体器件研究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们常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你在国外期间,无论取得多少成果,发表多少篇论文,这些成果都会被打上其他国家的标签。我出国的目的不是在国外定居,而是学到更多先进的科技知识,然后报效祖国。”在国外的6年时间里,孙东明始终初心不改。

2012年,孙东明加盟金属所,从此开启崭新航程。他构筑出亚纳米原子尺度的垂直沟道鳍式晶体管阵列,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发明了碳基柔性光电感存一体化电路和神经形态视觉芯片,该发明成为2021中国光学领域最具社会影响力事件之一。孙东明等人将科研成果在沈转化落地,产品广泛应用于高功率芯片、探测器面阵和生物医疗等领域。

1.webp (2)

孙东明(中)带领团队攻关。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承担新使命 攻坚克难

自从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队”的一员,孙东明就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新使命、新追求。在团队首席科学家成会明院士的带领下,他和合作伙伴邰凯平博士在创新研发中深入挖掘国内在半导体芯片研究领域存在的难点、痛点,最终将研究方向锁定在半导体控温芯片上。

孙东明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力学性能都与温度密切相关。一些工业级控温芯片以往一直受制于人,不得不大量进口。金属所高性能微型半导体控温芯片创新团队开展集智攻关,从材料到设计到集成工艺,攻克了一个个难点,并形成了一套专有性技术。他们从为航天等领域提供小批量多品种的样件做起,在技术成熟后拓展到其他工业领域。

2022年7月,辽宁冷芯生产的宇航级微型半导体制冷器作为卫星关键部件,跟随“力箭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首次实现500公里在轨验证。孙东明介绍,辽宁冷芯注册成立虽然仅仅两年时间,但在控温芯片研发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控温芯片在宇航级、工业级上的真正国产化自主可控。目前,辽宁冷芯已达到月产30万片的生产能力,进入到多家上市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今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我希望能够在现有的研发及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将控温器件升级为控温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但解决国家重大需求,还可以引领产业的发展。”孙东明说。

以诚信为本 持之以恒

孙东明是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兴辽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沈阳市杰出人才认定人选。近年来,他提出了数十项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议案和建议。

荣誉并不是孙东明特别看重的。他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诚信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产品的性能可以说明一切。像我们研制的控温芯片,要在温差85℃、空气湿度85%的条件下,进行2000个小时的可靠性测试。如果没有实打实的性能保障,产品不但无法通过验收,更是对科研的亵渎和打击。”孙东明把诚信作为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他认为,诚信是他在科研之路上取得每一个点滴进步的根本。

来源:沈阳日报


 
打赏
联系客服 投诉反馈  顶部